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加速推进的今天,商会的角色正从传统的行业交流平台,向集政策对接、资源优化、信用评估、产业链协同等多功能体系转变。在这一背景下,李会来以智能化商会管理为核心,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为行业发展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方案。作为锦州市山东商会会长和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汽车经销商商会主任委员,他不仅推动了商会管理模式的变革,更为全国商会组织提供了技术赋能的标杆案例。
在本次专访中,我们与李会来深入探讨了商会管理数字化升级的必要性、当前行业痛点,以及他在这一领域的技术实践和思考。他的见解不仅勾勒出商会组织的未来发展趋势,更为商业管理提供了智能化转型的可行路径。
从传统管理到智能化商会运营,行业迎来技术变革
采访伊始,李会来便开门见山地指出:“商会的职能正在不断拓展,已经远远超出了过去简单的商务对接。现代商会需要高效的管理工具,以适应全球化、数字化的商业环境。” 他说,尽管商会在推动产业合作、优化资源配置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长期以来,许多商会依然依赖于传统的人工管理模式,导致运营效率低、信息流通受阻、企业信用管理滞后等问题层出不穷。
李会来深知,仅凭经验式管理已经无法适应当前市场竞争的需求,因此,他致力于用技术手段优化商会的运营体系。经过多年研究,他陆续开发了“一种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商会资源优化管理系统”、“一种基于动态监测的商会企业信用评估平台”等核心技术,彻底改变了商会管理的传统模式。这些技术的应用,不仅让商会的运营更加高效,还让会员企业能够通过数据驱动的方式,精准获取商业资源,实现更有针对性的市场布局。
数据驱动,优化商会信用管理体系
商会在行业发展中的另一项重要职能是信用管理。传统的信用评估通常依赖于企业的财务报表和市场声誉,但这一模式存在较大的滞后性和局限性。而李会来研发的“一种基于动态监测的商会企业信用评估平台”,则为商会信用管理提供了更精准、科学的解决方案。
“信用是商会管理中最核心的要素之一,企业间的合作往往基于信用评估,而传统的方式无法动态反映企业的真实状况。” 李会来解释道。他的信用评估平台采用实时数据监测,结合企业交易记录、行业趋势、市场反馈等多维度信息,构建企业信用画像。这不仅提高了信用评级的准确性,还帮助企业在融资、市场拓展、政策扶持等方面获得更多支持。
智能匹配推动产业链协同发展
随着商会职能的深化,越来越多的商会开始参与产业链的协同发展。李会来认为,单纯的信息共享已经无法满足行业的合作需求,真正的价值在于通过智能化系统,实现资源的精准匹配与最优配置。
他主导研发的“基于智能匹配的产业链协同发展支持系统”,采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分析商会内企业的经营数据和产业链需求,自动匹配最佳的合作方。这一技术的应用,使企业之间的供需对接更加高效,避免了资源浪费和低效协作,提高了整个商会生态的运转效率。
李会来介绍道:“以往,企业之间的合作往往依赖于行业会议、展会或者熟人推荐,匹配效率低,成功率不稳定。而通过智能匹配系统,我们可以让企业在最短时间内找到最佳合作伙伴,提高整个产业链的运作效率。”
这种数据驱动的产业链匹配方式,已经在多个行业取得了积极效果,特别是在制造业、汽车流通、零售行业,商会的协同作用得到了极大提升。
从行业到全球化,商会管理的未来展望
当谈及商会管理的未来发展时,李会来表现出极大的信心。他认为,未来商会的管理模式将更加智能化、全球化、生态化,商会不仅要成为企业的交流平台,更要成为一个智能化的商业服务体系,提供精准的数据支持、信用保障和资源整合。
他进一步强调,商会数字化转型并不仅仅是技术的变革,更是一种管理思维的重塑。随着国际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对商会的依赖程度将不断加深,而商会只有借助科技手段,提高管理能力,才能真正成为推动行业发展的核心力量。
李会来推动的技术方案,已经在多个商会中取得成功,并获得了香港科学技术研究院的高度认可。他荣获了“2022年度环球创新与影响·智能化管理创新成果奖”和“2023年度环球创新与影响·商业卓越领导力奖”,这些荣誉不仅是对他个人能力的认可,也代表了行业对智能化商会管理的高度关注。
专访的最后,李会来总结道:“我始终认为,商会的智能化转型不是选择,而是必然。未来,商会将不再只是一个信息交流平台,而是一个能够提供全方位商业支持的智能系统。我的目标,就是让商会变得更高效、更智能、更有价值,为行业的发展创造更大的空间。”
随着全球商业环境的不断演变,李会来正在用科技的力量,重新定义商会管理的未来。他的探索不仅提升了行业标准,更为全球商会组织提供了值得借鉴的模式,推动商业管理迈向全新的智能时代。(文/王子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