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新闻资讯 > 最新咨询

鹏华Ashares:不仅是ETF投资工具生产方,更是ETF策略解

2025-04-14

2024年以来,在市场行情等因素的配合下,公募基金指数业务迎来爆发式增长。其中,权益类指数投资产品(含被动指数与指数增强型基金)规模在2024年三季度首次超过主动管理型权益基金。

面对国内指数化投资发展黄金时代的到来,鹏华基金积极行动,举办了“共话ETF时代投资新局”鹏华Ashares2025春季ETF配置分享会。鹏华基金指数与量化投资部总经理苏俊杰和基金经理罗英宇、基金投资顾问部总经理别华荣,分别从ETF策略解决方案、行业投资以及配置交易策略等方面进行深入剖析。

苏俊杰:机构视角下的指数投资解决方案

在苏俊杰看来,以海外成熟市场的发展路径为参考,国内指数投资业务将驶入高速车道,但指数化投资并不意味着放弃主动管理,而是基于被动指数产品开发相应策略和模型,服务于客户的特定目标。

苏俊杰指出,全球视角下的机构投资者利用指数进行主动管理的模式已较为成熟,如海外养老金、国家主权基金、保险资金等大型机构,在全球市场拥有大规模的指数敞口,是指数化投资的重要参与者。相比之下,国内机构投资者仍然处于探索的前期状态,还有很大发展空间。

与此同时,国内机构指数化投资的优势也愈发凸显。例如拥有丰富的投资工具。各类ETF产品数量已超1000只,规模合计超3.7万亿元。并且ETF品种不断丰富,已经覆盖宽基、行业、主题、策略、风格、港股、海外主要市场、债券、商品、货币等各个大类资产和主要细分方向。

此外,随着战胜市场愈发困难,配置ETF的必要性也在显著上升。而且,国内机构投资者大体量资金的进出需求,权益型ETF可以有效承接。同时,相较于主动管理型基金,ETF的费率更低。

尤为值得关注的是,基金公司的投研策略支持也十分给力,如鹏华指数团队既是ETF投资工具的生产方,又是ETF策略解决方案的提供方,设有配置型和交易型两大类投资策略,并且各自进一步细分。

在产品层间,鹏华基金指数团队更是拥有丰富完善的产品体系,不仅对市场上主流宽基&策略形成大规模覆盖,配合宽基增强产品,而且行业主题也是鹏华基金指数团队的传统强项,在科技、消费、医药等领域都拥有较为全面的产品布局。

同时,鹏华基金指数团队能够以ETF进行资产配置总体框架,从择时、到配置、到选品,提供一站式ETF投资解决方案,并且根据投资者特定需求,针对性设计优化ETF投资组合。

据苏俊杰介绍,在量化投资策略与实践中,目前已经形成了6套成熟策略,分别是帮助投资者把握市场风向捕捉占优风格的风格轮动策略;通过配置一揽子ETF实现Smart Beta的行业轮动策略;利用宽基估值回归特性构建动态哑铃策略;帮助已有ETF持仓的投资者进行组合优化的持仓优化策略;针对看好特定板块/行业/赛道的投资者的指数择时策略,以及向有套利需求的投资者提供技术方案的套利策略。此外,鹏华指数团队还积极向投资者输出投研观点、投资展望、产品手册等投研服务。

苏俊杰表示,鹏华基金不仅能提供丰富的指数化工具,同时也希望能够服务于整个指数投资生态系统,帮助大家能够获取更好的投资体验。

罗英宇:科技产业-方兴未艾,静待双击

从2024下半年开始,科技赛道,尤其是人工智能领域,逐渐成为整个市场最具共识的产业方向。对此,基金经理罗英宇从宏观叙事、政策推进、产业节奏等角度,进行长期投资价值以及近期行情等多方面的分析。

罗英宇指出,宏观叙事正在发生变化,东升西降成为趋势。当前作为经济过渡期,产业的转型指向科技成长板块机遇。例如从空间维度来看,海外单边保护主义盛行,国内战略新兴和科技创新产业发展是最为明晰的路径。

同时从政策角度来看,从十七大报告到二十大报告,着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二十大报告新提法涉及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增长引擎,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人工智能相关领域发展受益于顶层设计的重视程度。

产业节奏方面,2024年下半年,AI、机器人巨头屡获产业资本青睐,无论是“巨头”还是“新锐”,都在持续进阶。如传统大厂进军通用大模型,各垂域均有2-3个龙头企业建立先发优势,云服务竞争相对激烈。 同时国内AI大模型“6+2”新锐玩家2024年以来发展节奏快,旗下模型在多项核心能力上接近世界领先水平。研发实力与产品实力兼具,形成模型、应用、资本运作循环正反馈。

全年来看,罗英宇认为科技方向仍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投资主题。从科技产业的长期投资经验规律看,基本涵盖三个阶段:一估值先行、二业绩验证、三戴维斯双击到泡沫化定价,并呈现出“N”型走势。

在“N”字的A阶段(第一笔阶段),随着技术革新以及不可验伪的产业叙事,带来整个估值体系的快速拔升。无论是最近的国内人工智能赛道,还是美国人工智能赛道,都呈现出这样的特征。到了N字第一笔终点,即第B阶段,会进入怀疑和犹疑时期,当企业在利润和业绩初步增长时,一些资本会进行减持,期间会有一个调整期。

回到当下,罗英宇认为更像是在A到B的过程中,热度高点在B附近。对于长期投资者而言,B到C阶段(“N”字第二笔)整体波折并不会太大,在C点前后已经拥有足够仓位的投资性价比远高于C到D(“N”字第三笔)阶段逐步加仓。

同时无论是将“9.24”以来的行情与“科网泡沫”期间对比,还是1月以来行情与13-15移动互联网阶段对比,当前与“泡沫化”仍有较大距离,市场短期扰动无碍长期趋势,科技长期投资价值依旧处于方兴未艾,静待双击的趋势。

具体到方向,罗英宇指出每一个科技浪潮,其实在早期时大家都很难看清其最终形态,而我们目前正站在这样一个时点,因此对于云计算等偏基础设施方向,可能确定性会更强。对于AI应用的一些领域,它的赔率非常高,但是胜率从当前时期来看,会相对偏低一些。

别华荣:ETF的资产配置与交易策略

ETF投资除了关注产品端以外,拥有适当的配置和交易策略同样重要。此次分享会中,鹏华基金基金投资顾问部总经理别华荣就从五大角度,深入分享了资产保值增值的配置策略。

首先是A股大类资产配置策略。别华荣根据投资者的不同风险偏好,将资产配置的权益仓位划分为20%、40%、50%、60%和80%五种股债组合。

通过数据回溯,别华荣给出三个建议:第一,随着权益仓位上升,投资回报率不断提升。虽然波动率也有所上升,但是相比长期获得较好回报,忍耐短期波动非常值得。因此即便是最保守的投资者也应该配置适当的权益资产;第二,即便是最激进的投资者,权益仓位也不应该超过80%,因为超过以后,回报率基本没有改变,波动率却大幅提升;第三,对于绝大部分投资者,50%的权益和50%的债券是一个比较稳妥的投资方式。

具体到操作,别华荣建议确定自己的权益仓位,然后均匀分配,例如1/3的沪深300ETF,1/3的中证500ETF,1/3的中证1000ETF,债券部分可配置5年地债ETF,然后每个季度做再平衡,即包括股债总仓位的平衡,也包括权益资产内部的平衡。

对于不少投资者熟悉的核心资产策略,别华荣指出,长期来看,A股市场,消费、医药和科技赛道收益显著领先市场平均水平,A股的消费、医药、科技同样具有核心资产属性,可利用ETF建立A股的“核心资产组合”。同时利用信用和利率环境松紧很大程度上能预测核心资产市场表现这一特征,来有效减弱核心资产持有过程中的波动。

体现到操作中,在权益仓位部分,可以以货币+信用变化为指标,选择大数据ETF、半导体ETF、中药ETF、香港医药ETF等,且单品仓位控制在34%以内,固收仓位则视投资者风险等级决定,整体以月频进行调仓。

此外,对于热衷于轮动型的投资者,别华荣分别介绍了大小盘轮动策略和景气VS红利轮动策略。前者可以从经济、货币、信用、资金博弈、技术面等多维度筛选大小盘轮动的有效信号,并将有效指标复合构建最终的量化评分模型。在配置上,可进行简单的哑铃型策略,如50%上证180ETF和50%中证1000增强策略ETF,通过每月再平衡,保持配置比例不变。后者在当前时点,可以考虑通过成长性行业与红利类行业进行五五开配置,如50%国证半导体芯片ETF和50%恒生中国央企ETF。

最后,别华荣建议可以将视野扩大至全球债券、全球权益、商品市场等,有效利用各大类资产之间的低相关性,构建全天候组合策略,并且在配置时,尝试大道至简的恒定比例配置,即每类资产都购买25%仓位,包括5年地债ETF、黄金ETF、货币ETF、沪深300ETF和道琼斯ETF。随着市场波动,当投资组合中任一类资产跌至总体的15%以下,或涨至35%以上,进行再平衡,通过高卖低买,使每一类资产保持在25%仓位。

<

Little Swisse小小斯维诗联合天猫发布《0~18岁儿童

>

“2025年科技赋能.智领低空——低空经济论坛”标准化体系建设成

复制成功
在线
客服
客服
热线
合作
咨询
客服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