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4日,西藏自治区党委社会工作部调研组专程赴山东济南考察“社区+志愿服务”工作,重点调研了济南市创新打造的“志愿服务+反走私”综合治理模式,并对这一特色做法给予高度评价。这一由内陆城市探索出的社会治理新路径,正在全国范围内产生示范效应,吸引边疆省份前来“取经”。
”一站两基地”:志愿服务赋能反走私新格局
在济南日报报业集团泉城义工志愿服务中心,调研组详细考察了“一站两基地”创新模式。该模式由全国反走私综合治理调查研究中心山东工作站、反走私志愿服务基地和历史文化研究基地组成,通过发动泉城义工等志愿服务力量,构建起了“群防群治”的反走私战线。
“我们通过‘平台影响关键人群、关键人群带动大众’的机制,让反走私意识深入人心。”工作站副站长赵言民介绍,济南依托媒体矩阵和志愿服务网络,将反走私宣传融入社区治理,形成了“人人参与、人人有责”的社会氛围。
例如,济南首个反走私社区文化书屋在历城区华山街道投入使用,书屋不仅陈列了《济南反走私那些事儿》、《黄河流域反走私那些事》等特色读物,还通过历史文化展览、读书会等形式,让居民在文化熏陶中提升反走私意识。
“专业社工+志愿服务”:基层治理的济南探索
除反走私工作外,调研组还前往槐荫区青年公园街道前卫街社区,考察“专业社工+志愿服务”的社区治理模式。该模式通过引入专业社工力量,与志愿者协同开展精准化服务,有效提升了社区治理效能。
类似的经验在济南多个社区得到推广。例如,历城区唐冶街道帝华鸿府社区针对“济漂老人”(随子女迁居济南的老年人)开展“为爱加点唐”项目,由山东青年政治学院社工专业学生设计服务方案,通过兴趣小组、健康宣讲等方式,帮助老人融入城市生活。社区刘阿姨感慨:“这样的活动让我在陌生的城市里再一次拥有了‘老伙伴'。”
“墙内开花墙外香”:济南模式的全国意义
济南的“志愿服务+反走私”模式并非偶然。早在2022年,全国反走私调研中心山东工作站就在济南揭牌,成为全国首个省级反走私调研平台。近年来,济南通过“泉城反走私志愿服务团”“校园反走私文化广场”等项目,将反走私教育融入日常生活,形成了"小手拉大手"的社会效应。
济南的探索证明,志愿服务不仅是公益行动,更是社会治理的重要支撑。从反走私到社区养老,从青少年教育到民族团结,济南通过制度创新、资源整合和专业赋能,打造了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济南样本。
西藏调研组对济南的这一创新实践表示赞赏。“没想到内陆城市的反走私工作能做得这么有特色。”调研组负责人马宏星表示,“济南模式充分发挥了志愿服务在社会治理中的杠杆作用,为边疆地区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平安山东新闻网/刘凌)